Saturday, January 30, 2016

[Vienna]_Sargfabrik(1) 維也納的Subsidized Housing

維也納自20世紀初人口就超過200萬,當時的可居住的空間嚴重不足。1918-34具社會主義思想的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執政之下(亦稱Red Vienna時期),20年內蓋了超過6萬戶的社會住宅以解決居住問題。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第19區,由Karl Ehn於1927年設計的"Karl Max Hof"。其它包括1,382套公寓, 長達1100米,橫跨四個電車站,為世界上最長的單體建築,但建築面積只佔基地的18.5% ,其它大量的空間作為遊樂區及花園。人稱「無產階級的戒指路」。

然而,到了20世紀末,隨著東歐開放而勞工引入,住宅空間不足又漸成社會問題。1980年起,新的政策以結合民間力量興建大量高品質的住宅,同時更新都市空間。目前隨著維也納人口增加,以每年2000戶的速度興建新的住宅空間(還有每年15,000戶的整建補助)。合理的房價就能租到高品質的住宅,這也是維也納這幾年在世界宜居城市(Liveability Survey)排名前三的原因之一。維也納的住宅政策/設計常為國際間參考的良好範例。



Sargfabrik 源自於1990年初,一群對居住和生活有不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組成了集體生活協會(Association of integrative lifestyle, VIL),並集資在維也納西郊區買下一棟廢棄的棺材工廠,改建為一個實驗性的住宅社區(當年集資的member共有226人)。其中,負責設計的建築師BKK-2的Franz Schmit 也是會員之一,後來也一直住在自己設計的project裡。

住宅政策在奧地利是這樣的。政府不主動發包蓋房,而是採借貸資金給民間機構興建住宅。所以奧地利沒有所謂的social housing,而是以subsidized housing的方式(約60% 的維也納市民住在subsidized租屋的系統下)。以Sargfabrik為例,當年向政府申請補助82.5%資金,會員們自己籌17.5%的資金興建(每人約出一萬歐元),分35 年償還,但這種住戶兼建商的模式並不尋常。以建商主導仍佔大多數。

一般來說,subsidized housing的租金約只有市價的六成,以一般約100m2左右的two bedroom來說,市價約1000 €/month,subsidized 約只要600 €/month。加上subsidized housing對建築設計的材料、品質有嚴格的規定。舉例來說,要得到subsidized的補助,門窗規定要用木包鋁的系統能有較好的保溫隔熱,一般建案則沒特別規,常有建商用便宜塑料門窗充數。價錢便宜品質又穩定,想當然爾,民眾想租屋一定想選擇subsidized housing。於是排個幾年的隊也不算稀奇。不過也有部份民眾因為不願排隊等待,有的因為經濟狀況較佳希望可以住在較寬敞的房子裡而選擇自由市場內其它的住屋。不過整體來說,維也納住宅租金一直控制在合理的漲幅以下,不得隨意哄抬,這也使維也納市民的租屋率幾乎達到八成(subsidized +一般),土地和房屋的擁有率也低到令人驚奇。

對建商角度來說,隨著建築品質的要求愈定愈高(如節能設計等),單位造價在1350 €/m2以下(2015),而房租卻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內(5~7€/m2),獲利難度也愈高。好在有政府的租屋系統協助,出租率都可維持在幾乎百之百。這種透過政策制定使商業獲利和居住正義之間能取得微妙的平衡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2015十月中有維也納五年一度的市長選舉,住宅政策一向是辯論的重點,也是維也納市民最關心的課題之一。


Vienna 
Karl Max Hof
Karl Max Hof, 1927~2015
Sargfabrik, 199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